城市商业银行开发测试区云管理解决方案
8704
方案背景
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《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(2019)》,报告指出各省多数城商行正在加快金融科技的应用,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。
中国人民银行印发《金融科技(FinTech)发展规划(2019-2021年)》,金融科技迎来制度性支持。其中重点任务中的“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”,五大典型技术之一是合理布局云计算:规划金融信息安全匹配的云方案,搭建安全可控云平台,发挥云计算优势,更好适应互联网渠道交易瞬时高并发、多频次、大流量的新型金融业务特征,提升金融服务质量。
金融科技的云计算、大数据、AI智能、区块链等主要的投入,主要服务于各类APP应用,因此开发测试环境,需要适应APP的极度灵活的服务能力。
云计算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于银行基础架构云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,一方面只有选用先进、成熟的云计算架构和技术才能保证整个云平台稳定可靠的运行,另一方面云计算架构和技术要足够开放、且易于扩展、才能确保云平台向后兼容并可持续发展。
当前银行测试业务繁多,测试资源难以满足,测试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不够,管理繁杂,运维复杂和成本较高,搭建测试环境慢。且开发一般以项目为单位,项目组之间的资源无法共享,资源动态扩展和按需调度的弹性不足,各系统负载能力差,测试业务上线周期长。而平台负载能力差,动态扩展和按需调度的能力不足,系统上线部署周期长。并且运维缺乏集中的监控和管理工具,运维响应速度慢。
解决方案
开发测试区私有云的建设目标
l 稳定完善的基础设施云化能力
l 开放兼容现有Iaas和Paas Saas各类资源
l 降低开发测试区域资源调配的运维压力
l 适应开发测试业务应用的快速迭代所需变化
l 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解耦,通过软件定义硬件,实现软件可进化、硬件可换代,真正长期释放云平台的价值。
l SDN网络简单交付、轻运维、网络平滑升级实现“交钥匙工程”。
l 基于开源生态, IaaS的计算、存储通过的分布式微服务底座融合部署,充分利用硬件资源,并具备软硬件一体化能力。
核心能力
1、计算、存储融合架构
• 计算、存储通过的分布式微服务底座融合部署,充分利用硬件资源。
• 本地化的分布式存储为计算层面提供更为高效的资源访问能力。
• 一体化设计,大幅度降低运维和故障后排错难度。
2 、SDN软件定义网络
2.1 灵活按需构建网络
• 按需创建生产、办公、核心业务等VPC网络
• L4/L7负载均衡服务于多场景的复杂网络
2.2 网络安全性保障
• 多租户网络严格隔离,不同VPC间二层隔离
• 提供安全组、虚拟防火墙等多重保护机制
2.3 高可用性保障
• L3网络服务高可用:虚拟路由器、虚拟防火墙
• 虚拟负载均衡服务高可用机制
2.4 细粒度QoS管理
可对虚拟网卡、IP配置QoS策略,实现精细化带宽设置,保障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
3、持续进化能力
• 研发测试环境对于创新敏感,需云平台持续适配新型应用。
• 研发测试环境对于灵活性的要求远胜于生产,需云平台架构可持续适应应用架构的变化。
• 研发测试云建设的前提之一为降本增效,要求云平台能在同一硬件环境进化,充分保障资产。
管理特点
1、感知式可视化编排
• 所见即所得方式规划资源组合,业务极简上云
• 智能感知式图形拖拽,快速构建资源拓扑
• 丰富的编排模版构建方式
• 模版共享,实现应用系统标准化快速分发
• 与ECS应用中心无缝打通,一键发布至应用中心
2、丰富的应用中心
2.1 构建云计算时代的应用生态系统
• 面向开发人员,将业务应用与复杂基础设施解耦
• 丰富的应用生态:数据库、大数据、安全、监控等
2.2 极简构建与发布应用
• 可视化编排发布应用,应用支持二次编排
• 标准化、模版化应用交付,一键部署应用
• 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版本管理
SDN 网络规划设计
统一部署OpenStack云资源管理平台,通过对下纳管SDN网络资源,计算资源池、Ceph分布式存储,来实现开发测试区域相对独立的IaaS、IaaS+服务管理和自动化供给服务。
1、1:1模拟各功能区域拓扑
通过SDN+EVPN+VXLAN技术,将Underlay物理网络抽象,构建全自动化的overlay逻辑网络:
l 1:1模拟各功能区域逻辑拓扑,比如生产、办公、核心业务等区域拓扑。
l 避免各区间业务干扰,支持新业务在测试区调试顺利上线,新业务由逻辑网络承载。
特点:
l 物理网络固定不变
l 业务由逻辑网络承载
l 业务部署与物理位置无关
l 业务拓扑随需而动
2、业务快速上线
基于SDN转发和控制分离思想,重新定义业务编排,Overlay→业务部署,全流程图形化全自动交付,将网络部署上线的时间从“周”单位缩短到“小时”单 位,支撑业务部门将业务开通时间缩短到分钟级别。支撑业务快速上线。
3、安全策略随行
东西向流量控制器管控,南北向流量防火墙管控;自动感知业务承载的虚拟计算资源在线状态,实现五元组级的策略管控,安全策略随需而动。访问策略适应计算资源迁移,无论迁往何处,保证策略权限的一致性。实现策略随行。
方案价值
1、自主可靠
l 安全隔离:私有云基础服务微服务化,以容器为运行单元,确保服务的快速启动和细粒度隔离。
l 服务自愈:系统实时监控服务健康状况,服务异常时会触发自愈规则实现微服务自身的故障自愈。
l 可进化:微服务在线平滑升级, 消除孤岛问题,实现类公有云体验。
l 高可用架构:基础服务以多副本方式运行于多个节点之上,规避单一节点组件损坏、线路链接中断以及节点断电、宕机造成的服务不可用。
2、开放兼容、多资源管理
l 虚拟机、裸机、容器统一平台
l 一致性用户体验,业务自适应
l 多体系结构Hypervisor支持
l IRONIC、KVM、DOCKER
l 资源热插拔
l CPU/内存/网络/磁盘按需扩展
l VM HA/HOST HA
l 自动故障恢复,多级保证平台应用可用性
l 性能最优化
l Huge Pages NUMA& CPU Pinning
3、自动化运维
l 基于角色自动化节点安装部署
l 极少用户输入,快速安装,全自动配置
l 非常容易适应或调整部署模型
4、实践丰富
l 产品在邮储银行、海通证券、国泰君安、江苏农信、台州银行、乌鲁木齐银行等客户大规模使用;
l 实现物理机/VMWARE/私有云/公有云/超融合等平台的交互虚机跨云迁移。